作为知识产权类别之一的植物新品种,在农林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杂交水稻等优良品种问世,不仅使农民创富增收,还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中国的粮食供给。地理标志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核心。由于缺乏优质的品牌形象以及地理标志,中国拥有的大量丰富的传统农业资源往往只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进人国际市场,无法与欧美进行有力竞争,极大地影响了其有效利用。大力发展面向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服务,有助于强农惠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活力,解决劳动力就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4.知识产权服务,支撑版权产业振兴
版权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美国为25%,日本为20%,欧洲为15%,而中国仅为6.7%。有数据表明,目前欧美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中国所占份额非常有限。当前中国正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创意经济发展,而版权制度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制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将有利于保护优秀成果,提升版权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三、我国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紧迫性
知识产权和创新对提高一国经济的生产效率、就业和总体增长起着关键作用。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美国和德国甚至高达80%,我国的科技创新对GDP贡献率仅40%左右。据美国商务部报告,美国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为美国经济贡献超过5万亿美元,约占2010年美国GDP的34.8%。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将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
(一)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需要知识产权服务行业保驾护航
2013年,在500多种主要的工业品当中,中国有220种工业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强国。中国企业遭遇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日益激烈。中国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亟需加快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为中国企业提供专利转化、法律诉讼、战略制定等新型业态服务,主动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妥善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改善国际形象,发挥对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的关键支撑作用。海外参展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宣传推广产品和形象的重要方式。然而,中国企业境外参展经常因知识产权问题被查抄,对中国制造和企业形象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如2008年8月,在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德国海关以"可能侵犯专利权"为由,突袭了海尔、海信等69家企业展位,没收了电视机、MP3和手机等展品。这不仅威胁了我国参展企业的人员和财产安全,更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为避免发生展会查抄事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应当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发挥高水准的"参谋"作用,帮助企业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提高专利应急和预警能力,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国际知识产权壁垒,化解潜在的知识产权国际风险。
1.企业海外专利申请和布局,需要知识产权服务的支持
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出口总值20,498.3亿美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1.9926万件,平均每1.03亿美元出口才有一件PCT申请。PCT申请全球百强申请人中,日本31家,美国25家,而中国只有3家,优势企业数量不足。此外,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PCT年度观察》的数据,PCT申请进人国家阶段率相对较高的国家中,瑞士平均每件申请进人4.2个国家,英国为3.2个,美国、日本均为2.5个,韩国为1.6个,而中国仅为0.76个,进人国家阶段率明显偏低。中国企业要想更好地"走出去",需要强化海外专利申请和布局,这需要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的涉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帮助和支持。
|